公告內容

發佈人:總幹事/羅德水 公告日期:94/9/14 點閱人數:3295
主題
「無辜菜花」:這就是台灣的「二次金改」?
內容
「無辜菜花」:這就是台灣的「二次金改」?
2005.09.14中國時報
中時社論

去年十月廿日,陳水扁總統在主持完「經濟顧問小組會議」之後宣布其「二次金改」計畫。該計畫是由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提出規畫簡報,小組召集人林信義暨吳榮義等八位顧問全體出席背書。此案經總統裁定後,即交由國安會進行追蹤協調,以確保計畫執行的進程。
所謂「二次金改」要做什麼呢?陳總統說要達成四項目標,即在九十四年底前促成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百分之十以上、官股金融機構家數減半;九十五年底國內十四家金控家數減半、至少有一家金控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市。當時,媒體對此四項金改目標即一片譁然,咸認為這樣的整併時間表將使幾家官股銀行成為大財團的「俎上肉」。觀諸這一陣子僑銀、彰銀、台企銀的發展,再與先前世華、台北、開發等銀行相繼落入財團口袋的發展來看,我們的金融政策主管者不僅稱不上推動改革,幾乎像是財團開拓地盤的先鋒。
有些財經官員總認為,台灣金融業的問題是銀行家數過多,競爭激烈以致利潤微薄,也欠缺大開大闔的國際布局。這些觀點不能說錯,但從「銀行家數多」跳躍到「二次金改的四項結論」,卻是荒謬到不可思議。沒錯,銀行規模小、家數多,的確不容易走向國際、發揮效率,但是金融市場上銀行究竟該有幾家、每家究竟是什麼規模、市占率多少,都是市場上競爭的「結果」。任何非市場力量的干預,不但將嚴重扭曲市場效率,也會創造一群競逐併購利益的逐利者,對金融市場的效率未必有所改善。
然而財經當局的二次金改策略卻慮不及此;他們只是「限期」要求縮減銀行「家數」,完全不談家數減少與效率提升之間的關聯,更不論提升效率是否犧牲公平的問題。這樣極度簡化的金改政策,強行實踐的結果自然是荒腔走板。以彰銀易手案為例,財政部在金改支票到期的時效壓力下,將彰銀「賣給」大財團新光吳家,表面上價格不錯,但實質上卻是問題重重。據報載,台新集團雖然以二十六元的每股價格買彰銀,但國庫無分文收入,台新卻已成功入主。將來彰銀的壞帳要如何打、彰銀與台新之間的換股比例要如何算,彰銀官股都居於少數而沒有決定權,完全要看台新母銀行與「台新派駐彰銀的八席董事」之間要如何決定。以這樣奇怪的手法消滅彰銀,國庫沒有收入、效率未必提升、國際觸角能否伸展也是未知,但台新集團的地盤一夕間拓展天文數字,天下哪有這種圖利財團的事?再說,如果只為了提升效率,則官股銀行大可外聘專業經理人來大肆整頓(如兆豐金、第一金模式),而不必「奉送財產以求效率」。
金融改革是件大事,當然需要財經部會的密集討論與主動參與才是,但我們的金改卻是由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倉卒拍板定案。去年十月陳總統宣布二次金改案後,金管會似乎還在狀況外,事後才說要成立併購諮商小組「從旁協助」。而財政部在金融業務移往金管會後,更是專業明顯不足,多次召集外商銀行簡報,勉強接手釋出官股,卻只能由國庫署這樣的非專業單位主管。如今,彰銀、台企銀已經狀況連連,當初提案的經建會與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卻是置身事外,清閒作壁上觀,這又是什麼奇怪的責任政治模式?我們要質問金管會:去年十月貴會新聞稿說,推動銀行整併將尊重市場機能;請問市場機能難道只是財團實力的代名詞?我們要提醒財政部:最低稅負改革所創造的些微公義,恐怕很難抵銷民眾對財政部偏袒財團的負面怨憤。我們更要拜託曾任總統經濟顧問、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吳榮義先生:既然從建議到執行都是你參與,能不能站出來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?
坊間傳言,台灣金融界在二次金改後,將成新光吳、中信辜、國泰蔡三家大財團、外加美商花旗的天下,簡稱「吳辜蔡花」。社會大眾都在質疑,難道這就是二次金改的目標嗎?
相關附件一
下載「無辜菜花:這就是台灣的二次金改?.doc」


回網站首頁   回此公告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