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
| 代轉--無視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 |
內容 |
無視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 全國教師會福利部主任葉俊佃
今中國時報報導『一至九月 退撫基金大失血四六九億』,文載銓敘部兼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張哲琛主委表示,退撫基金的帳損三四五億元(應為469億),但請社會無須擔心,只要是績優股,中長期持有都不會吃虧,退撫基金不炒短線,只要慎選好的標的長期持有,等經濟復甦,景氣回穩,就會抵銷掉帳面上的損失。
退撫基金成立的目的,是為了照顧軍公教人員退休後的生活,因此,基金的發展,應以永續存在為最優先之考量,以現行的運作制度,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惟一擁有高度自主性,並能夠自我要求以不負全體軍公教人員所託的,就是基金的操作績效。
只要講到投資,伴隨的必定是風險與停損的概念,張主委的說明或許是為了安撫全國的軍公教人員,但回覆的邏輯來自於主委個人對於管理退撫基金的想法,卻曝露了幾個令人擔憂的問題
1. 帳損不算損失,那只是帳面上的數字跳動,試問,一個掌管全體軍公教人員退休生活帳房大計的人,可以如此看待帳損數字嗎?說穿了,退撫基金的操作本質與外面一般基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,只是外面買基金的投資人,每個月都會收到對帳單,可以決定要不要贖回,以確保自身的資產不會繼續損失,而對全國軍公教人員而言,還得看到報紙才知道退撫基金虧損那麼大;制度上的資訊不對稱,基金管理委員會理應更應戰戰兢兢,豈可像一般散戶投資人一樣,兩手一攤,虧了就虧了,只要不賣都不算損失,主委,在您手上是幾十萬人的付託,怎能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。 2. 『績優股』會不會變成『積憂股』?凡是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,一旦投資標的產生虧損,可以逢低加碼攤平、放著不管或認賠出場,大致不出以上幾種方式,從張主委的說明,看來退撫基金採取的是放著不管的方式,這背後有兩個點需要探討,一是放著不管不賣不計績效,可以不產生已實現損失,甚至讓國庫依法撥補,但另一個看不到的面就是退撫基金背後的『積憂股』黑洞愈來愈大,外人卻無法得知;一是想管也沒辦法管,因為買進的價位在高點,但投資標的的熱潮或是產業高峰已過,再也等不到有利的賣出點,所以只好一直掛在帳上,跟毒瘤一樣侵蝕著退撫基金的生命,而這個,全國軍公教人員一樣不知道。 3. 中長期持有跟炒短線的問題,前面說過,退撫基金在現有的制度下,追求投資績效是永續生存的必要條件,中長期持有的聽來冠冕堂皇,然而,軍公教人員不是拿錢提供退撫基金去做『投資虧損後的中長期持有』,不是要『中長期持有去等待投資價值回復到原來的買進水準』,如果要這樣,每個人自己玩,自負盈虧就好,張主委如此的說明,反而曝露了退撫基金『投機不成變投資』的操作心態,買了再說,反正賭對了算賺到,賭錯了擺著爛,與一般菜籃族何異,此又置軍公教人員的退休生活於何地? 4. 退撫基金之所以會有提前破產之可能,原因就是在現有的基金規模下,遭逢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,規模縮水已無可避免,然而117年才破產的精算報告,並無假設遭逢此等金融災難時,基金會有如何的變化,舉個簡單的例子,就像把錢定存在銀行,每年就是固定利率孳息,滾進本金,再孳息,像蒸饅頭一樣慢慢長大,假設現在的 20 萬,存 20 年後可領 50 萬,但如果現在錢存了 5 年,卻先流失一半,只剩一半存在戶頭,那20年後能領回 50 萬嗎?答案當然是不可能!
張主委的解釋說明中,絕口不提破產之事,不提現在 30 歲,甚至是40歲以下的軍公教人員,將來將要面對安份繳了 20、 30年的退撫基金,卻在民國 117年,甚至是更提早,就會領不到一毛錢,只是要大家安心,如果連主事者都無法面對事實真象,那要叫託付退休希望的全國軍公教人員如何安心?
基於負責任的態度,建議張主委應該不要再迴避核心問題,請開誠佈公的告訴全體軍公教人員,現在基金的狀況,持股的狀況,投資比重,持有時間等,面對問題,不是掩蓋問題,現在還不算發病末期,不算藥石罔救,粉飾太平無益於問題的解決,或許在您的任內還能平安無事,只是提醒您,在這樣的時點,這個問題,您的一個決定可以左右退撫基金是永續存在,或是走向破產,機會在您的手中,全體數十萬軍公教人員的託付,在您的手中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