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內容

發佈人:公關活動部主任/閻玉華 公告日期:97/10/2 點閱人數:770
主題
代轉--緬懷孔子的方式
內容
緬懷孔子的方式
◎全國教師會文宣部 971002
受颱風影響,今年的台北孔廟祭孔典禮將延至10月5日再行舉辦,不過,報載將親臨主祭的馬英九總統,猶未主持大典卻已經因為以元首名義贈匾、是否經孔廟中門進出?以及祭典將以八佾舞取代往年的六佾舞等情事,遭致外界批評。
各界的抨擊顯非無的放矢。首先,依媒體報導,基於「尊孔」的歷史因素,除了蔣介石外,馬英九之前的歷任總統不曾贈匾給台北孔廟,難怪馬總統的贈匾要引起非議,此外,仿帝制開中門供民選總統進出,也確實有違社會觀感,更別提以八佾舞祭孔向來為識者所反對。然則,除了這些批評聲浪外,馬英九親自主持祭孔大典其實尚有值得嚴肅討論的空間,那就是此時此刻,教師與國家之間究竟存有什麼關係?被尊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對現今的教育工作者又有什麼啟示?
眾所周知,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是中國封建王朝學術發展百家爭鳴的時代,然而,歷朝歷代的帝王卻將孔子學說、儒家思想定於一尊,其目的不外是藉由尊孔以定義、掌握道統,進而鞏固統治基礎,封建帝王完全清楚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想望,巧妙地經由科舉制度將知識份子吸納成為統治階級,於是,知識份子在維護道統的同時也維護了封建王朝的延續,甚至成為論者所指中國封建社會超穩定結構的關鍵。
我們以為,現代的教育工作者應從前揭觀點去理解、反思祭孔大典的現代性,並思考以下二個問題:
首先,教師與國家之間究竟存有什麼關係?
自教師法實施以來,表面上教師享有所謂的專業自主權,不必如同威權統治時期一樣臣服於當權者,然而,正如你我所共見的,不分顏色的執政者主觀上仍視教師為執行政令的工具,並透過學校教育與教師的教學傳遞符合統治者利益的意識形態,教師若不能接續孔子堅持理想挑戰當道的勇氣,起而捍衛教師的專業自主權,所謂祭孔者也,不是對至聖先師的追思,而是褻瀆。
其次,教師應該為誰辦教育?
2500年前,孔子以有教無類的進步觀點打破了貴族階級對知識的壟斷,今天,雖然早已實施國民義務教育,但階級因素仍是影響國民取得最終學歷的重要原因,教師應充分體認並以具體行動實現「教育」的核心價值-促進階級流動,方不負吾人緬懷至聖先師的一片心意。一言一蔽之,為受壓迫者與弱勢者辦教育,才是教師最為重要的任務。
唯有賦予祭孔大典新生的現代性意義,928之於教師也方才有其深刻的意義。


回網站首頁   回此公告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