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
| 期待更全方位的國會監督 |
內容 |
期待更全方位的國會監督
全國教師會政策部2008.09.01
有關近日「公民監督國會聯盟」公布立委評鑑結果一事,本會表示以下意見: 一、本會贊同民間力量對國會進行監督,惟相關監督機制之成員組成、評鑑規準與結果,仍應接受社會公評。近日「公民監督國會聯盟」公布其評鑑結果時,召集人特別主動介紹教育文化組召集人之身份曾任本會理事,易令人誤以為本會有所參與,事實上本會曾在理事會討論是否參加該聯盟,經正式決議:不參加。
二、本會樂見全民關心國會議事品質,本會且設有國會聯絡人,長期而經常性的瞭解國會動態。本會以為目前監督系統之運作仍離專業有一段距離,監督者自己也應該力求改進。例如:各委員會召委固然被聯盟施壓而不得不排審法案,但由於不願排審在野黨立委所提法案,七月前又無政院版法案可審,以致某些委員會的排案已到了「應付大眾、虛晃一招」的地步,比「排考察或專案報告」更不恰當;又如國會直播後,應如何預防立委問政更民粹,而不宜認為純是監督國會行動的勝利。又如勞保年金立法三讀前後,朝野政黨競相加碼,嚴重漠視對年輕世代的正義(本會曾多方奔走);媒體過度報導考監人事案而錯過法案協商應受監督等,所有關心國會運作者均有努力空間。
三、作為一個長期與國會互動的教育專業組織,對於教育法案、預算、重大教育議題的審議過程,本會累積了許多經驗與看法,除非夠具體,否則我們不輕易對一位立委扣上帽子,卻以評鑑為名;正如我們對遊說法支持其加以修正,卻不否定其立法架構。本會批判地方與地方教育施政失序,不論是「教育經費編列與執行」或「教科書選擇」或「考績延宕與不當設限」,均不分藍綠,亦盼所有監督力量相互勉勵,並跳脫「抓前三名、後三名以滿足新聞傳播」的浮面作法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