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內容

發佈人:政策部主任/黃志宏 公告日期:97/5/22 點閱人數:745
主題
super教師媒體專訪4-劉達治老師
內容
劉達治勤創作 打造藝術天地 2008-05-22
   記者/作者:周依禪
臉上總是掛著招牌笑容的東湖國中美術教師劉達治(中),將美術融入孩子的學科、生活裡,不僅讓孩子們更貼近藝術,也拉近了自己與他們的距離,是學生們心中的「好好老師」。(圖文/董孟航)


【記者周依禪專訪】走進北市東湖國中校園,處處可見許多公共藝術作品,走廊樓梯間有數位輸出的大幅學生畫作,以及全班一起完成的馬賽克拼貼,司令台兩旁的石砌作品、原本死氣沉沉的禮堂防水牆,彩繪上馬諦斯畫作及內溝溪生態動植物,草坪上還有不鏽鋼作品「青春朝氣」,這些作品全由美術教師劉達治自創或指導學生完成,連各處室的檔案夾封面都是他手繪的校園即景。

藝術並非高不可攀

劉達治希望校園中處處是藝術,他鼓勵學生展示作品,成為裝點校園的現成裝飾品。他認為,讓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,才能引發學習興趣,他強調,學校師生自創的作品感覺特別親切,跟外面買來的一定不一樣,這樣的安排也讓師生體會「藝術其實沒那麼高不可攀。」

鬧哄哄的教室裡,被學生暱稱為「陽光男孩」的劉達治,正在放映投影片,讓學生觀摩其他同學的優秀作品,手上的藤條不是拿來教訓,而是敲敲桌子避免場面失控,劉達治總是保持微笑,偶爾附和學生開開玩笑,下課時間還有學生跑來問他有沒有針線盒,劉達治是標準的「好好先生」。

8年級的潘儒萱說,「陽光男孩」是學長姊流傳下來的暱稱,因為老師很有趣又總是面帶微笑,其他老師也常常在課堂上稱讚他。

劉達治笑說,希望學生來上美術課可以比較輕鬆,太嚴肅反而會讓學生更不願意學習,他也坦言,跟過去相比,現在的學生比較自我,要不斷調整自己,適應學生、拉近距離。

有時候,學生會說:「我以後又不唸美術…」因此對美術課較不重視,劉達治告訴學生,學美術會讓字寫得更漂亮,而家中的擺飾、服裝色彩的搭配等,生活中處處充滿藝術,劉達治希望讓學生了解,美術是一種生活陶冶,不止是技術或作品而已。

結合學科 調整創作課程

多年教學的經驗,他發現學生比較喜歡立體的作品,如寶特瓶、剪貼,對畫畫比較沒興趣,他就修正課程比例,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空間。

劉達治喜歡將美術課與其他學科結合,他認為搭配其他學科會讓課程更有趣,學生也比較有興趣,像英文課有歌唱比賽,劉達治就讓學生依據各班演唱歌曲的主題畫插畫,國文課上到與欒樹相關的詩詞,就以欒樹作為創作主題,同樣的主題則用不同的創作媒材作變化,如版畫、國畫或剪貼。

年過半百的劉達治,積極與其他美術教師設計多元的美術課程,他說:「一定要跟上學生的腳步。」最讓學生感興趣的一堂課就是「電子繪本」,將手繪插畫掃掃描進電腦,製作成動畫,學生必須自己編故事、手繪圖案。8年級的薛乃華說,老師展示作品的時候,還會模仿動畫裡的人講話,逗得全班大笑,「老師上課很活潑。」

作品深藏涵義 盼學生體會

劉達治曾經帶幾個學業成就較低落的學生合力完成裝置藝術,將廢棄的課椅噴上五顏六色的噴漆,再堆疊成好幾層樓高的拱門造型;「存在-幻滅」作品則以一張完整的椅子與一張拆解的椅子創作,他希望學生了解,自己可以選擇成為完整存在椅子或被破壞幻滅的椅子,劉達治說,這些作品讓升學之路不順利的同學,有另一種成就。

劉達治常利用廢物製作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,他說,學校經費有限,能夠拿來創作的素材都應多加利用,學校原本丟棄的圓體燈罩,他從垃圾場撿回來,噴上漆、搭配裝飾,成了可愛的雞、狗、豬等動物,戴上帽子、裝上四肢又變成小學生;報廢的羽毛球拍和羽毛球,拼接成孔雀開屏的美姿,劉達治的巧思在這些作品中展露無遺,也成為學校各種活動的佈置達人。

熱心投入教育活動

東湖國中教務主任張海寅表示,劉達治對裝置藝術有興趣且有能力,擅於規劃完整的教育活動,是學校的好幫手,他的熱心與專長對學校幫助很大,也常常被外校稱讚。張海寅說,劉達治不像一般藝術家有孤傲的氣質,他積極參與學校活動,投入感很重。

劉達治的名聲遠播,連其他學校的活動也找他佈置,「業務」繁多的他說,雖然很辛苦,但藝術就是要創作,作品除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慾,也將創新的喜悅帶給別人,劉達治注重團體合作,就是他積極投入校園營造的因素,他認為這樣的氣氛會間接影響學生,如果老師都認為「教學以外的事不要找我」,整個學校的感覺就不會好。

離開學校,劉達治戴上他的招牌鴨舌帽,從「好好老師」變為藝術大師,畫展定期舉辦,也帶領其他教師領略藝術之美,他也為高中啟蒙老師蕭如松,位於新竹的故居規劃藝術園區。劉達治懷抱藝術的靈魂,讓藝術園地處處開花,「讓師生徜徉藝術人文夢土」的教育理念,正一步步實現。


相關附件一
下載「super劉達治.doc」


回網站首頁   回此公告首頁